铜陵市铜官区有个叫汪荣振的关工老人,是友好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。他每天都一大早就出门,骑着自行车、戴着小红帽、身背小布包,穿梭于大街小巷和社区楼栋之间,登门入户了解青少年的情况,尤其是困难家庭的青少年,并一一登记在册。关心下一代是一份辛苦的工作,而且不拿工资,很多人退休后因身体等种种原因难以长期坚持,但汪荣振老人从1999年干起,一干就是21年,成为铜陵市铜官区屈指可数的老关工。凡是接受过汪荣振老人支助和服务的青少年(还有孤寡老人)都十分敬重他,因为他每天都在做善事,青少年们尤其是困难家庭青少年,从他手中得到慰问金和生活学习必需品的时候,也得到他带来的一份由衷的真情、微笑和关爱。
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一项“好人”的奖项,就拿铜陵来说,有“社区好人”、“铜陵好人”、“安徽好人”、“中国好人”。尤其是“中国好人”,在老百姓眼里得这个奖项的大都是社会功臣,为数不多,但去年9月汪荣振老人却获此殊荣。有人对一个普通关工老人获此大奖感动不解,但是,在得知汪荣振老人20多年来,他省吃俭用,穿的是80年代的解放鞋,90年代的工作服,却拿出4万余元,向70多名留守、特困和病残青少年奉献爱心,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的事迹后,不少人认为,汪荣振就是当代的“活雷锋”,他的无私奉献,给青少年带来了真情、爱心和快乐,而这种真情、爱心和快乐已然是无法以金钱购买的。
在一次访谈中,记者问汪荣振老人,您已古稀之人,家庭也不富裕,为什么会这样乐此不疲地为青少年奉献爱心,一心扑在关工工作上?汪荣振讲了一个故事:在1960年(三年自然灾害时期),一个孩子随母亲走到村口,看到一个老人在家门口洗山芋,孩子站定了不想离去,两眼直盯住山芋,老人便把洗好的山芋递一个给孩子。但孩子的母亲觉得这样不好,不让孩子伸手,并对老人说:“老人家还是自己留着吧,你家人多,也很苦,这山芋若是给了我儿子,你家就少了一个!”老人听后便微笑着:“我家少吃一个山芋,但多了一个孩子的温饱和欢喜。”老人把山芋塞到孩子手中,转身回家。汪荣振说,那个孩子就是他自己。从此以后,他就知道真情、快乐和爱心是可以互相传递的。当他工作被分配到大山深处干邮递员,且每天要翻越30多里山路时,最初很苦闷,但他不想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别人,因此在工作时始终保持勤勤恳恳、用心用情用爱用微笑为山民传递信件,20多年来没有一件失误,深受老百姓的喜爱。汪荣振说,“我看到山民们在接到信件时露出的欢心,那份爱意又传递给了自己……我觉得,今天有一份义务关爱孩子的工作,为孩子传递真情、快乐和爱心,再苦再累我也乐意。”
如今在铜陵市,一提起铜官区关工委汪荣振老人,谁都会树起大拇指。都赞他是“传递爱心的关工老人”!(铜官区关工委 何竞)